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西伯利亞“死亡之湖”探險

2500萬年前,貝加爾湖在西伯利亞南部高原形成了。她是人世間最與眾不同的湖,是世界上最深、最古老、最純淨的湖,也是最美麗、最神秘的湖泊。千百年來,她遠離塵囂,默默守望著亞洲的中心地帶,給人們留下數之不盡的動人傳說和歷史謎團。   不久前,我隨著中國科學院和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組成的聯合科學考察隊,來到了這方世外桃源,見證了這顆眾神遺失在西伯利亞的璀璨明珠。   這是一個與我們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湖泊。




翻開泛黃的歷史,“北海”、“瀚海”、“菊海”、“小海”、“柏海兒湖”都是我們曾經對她的稱呼。蘇武、成吉思汗的名字都曾與她聯繫在一起。然而多年以來,我們對她瞭解的並不多,她真實的形象也一直模糊不清。這次她會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在飛往貝加爾湖的航班上,我一路遐想。   我們8月11日到達伊爾庫茨克市。經過3天的休整,14日早上,中俄30餘名科考隊員乘大巴奔赴貝加爾湖。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緣,“貝加爾”一詞源於布裏亞特語,意為“天然之海”。湖呈長橢圓形,似一鐮彎月,景色奇麗,令人流連忘返。面對著她超乎想像的深邃和瑰麗,每個人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震撼。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俄國大作家契訶夫對她的描寫:“湖水清澈透明,透過水面就像透過空氣一樣,一切都歷歷在目,溫柔碧綠的水色令人賞心悅目……”。   俄羅斯科學院伊爾庫茨克分院專家紀托夫告訴我們:自古時起,貝加爾湖就因其神秘奧妙、變幻莫測而被人們譽為“神湖”、“聖湖”。她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其總蓄水量達23600立方千米,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總和,約占全球淡水總蓄水量的1/5,比整個波羅的海的水量還要多。假設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惟一的水源,其水量也夠全球人用50年。同時她也是世界上瀕臨絕種的特有動植物最多的湖,有848種動物,133種植物瀕臨滅絕。另外,至今令人稱奇和迷惑不解的是,她本是淡水湖,卻生活著眾多海洋動物。   介紹完這些,紀托夫詼諧地對中俄科學家說,貝加爾湖的待解之迷太多了,你們比一比,看誰能最先解開其中的謎底。

為了讓我們對貝加爾湖的動物有個直觀的瞭解,15日俄方特意安排我們來到岸邊的海洋動物陳列館做客。海洋陳列館面積不大,展示陳列的品種卻很齊全。年已56歲的俄羅斯功勳講解員塔其亞對生活在這裏的每個可愛“孩子”都如數家珍。被譽為“珍奇海洋博物館”的貝加爾湖,特有動物種類最多,在2600多個物種中,有3/4的物種,以及11個科和亞科及96個屬的物種是該湖獨有的。貝加爾湖雖是淡水湖,卻生活著許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海螺、海錦、龍蝦等。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數淡水海豹了。   貝加爾湖海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可在淡水裏生存的海豹。但是,他們是怎樣來到這個湖中定居的,卻是一件很難解釋的事。科學界普遍認為,貝加爾湖海豹來自北冰洋,因為他們與那裏的海豹血緣關係最近。但根據資料,貝加爾湖所在的西伯利亞高原南部,5億多年內從未曾被海水淹沒過。貝加爾湖海豹的祖先是如何從遙遠的北冰洋,來到這樣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裏並延續至今,目前仍然眾說紛紜。   貝加爾湖海豹每年二月末到四月初開始繁殖,一般一胎只生一個幼崽。他們的爪子長而強壯,可以擊破冰層,在湖面冰封的時候打開口子透氣。他們獨特的循環系統能儲存大量的氧,可以將近一個小時不用換氣,從而能使下潛深度達到水下300米。他們喜歡成群結隊活動。個體智商很高,會表演很多的節目。   一年中,貝加爾湖湖面有5個月封凍約90釐米厚,冬季平均氣溫零下38攝氏度。但陽光卻能透過冰層將熱能輸入湖水,使冬季湖水溫度接近夏天,從而為海豹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由於體型巨大(成年海豹重達100多公斤),海豹每天不得不吃掉三四公斤的魚,這要靠夜間捕食獲得。貝加爾海豹最喜愛的食物白天都躲在水底深處,只有到了晚上,它們才在饑餓的驅使下來到上層水面。   然而,為了得到肉和皮毛,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在獵殺海豹,每年都有大約1萬只海豹被獵殺。而且獵殺者往往連幼小海豹也不放過,致使海豹群體的構成日益老化。同時加上嚴重的工業污染,貝加爾湖海豹數量已經從1994年的10.4萬頭銳減到目前的6.7萬頭。如不採取切實的保護措施,5~7年後貝加爾湖海豹家族中的環斑海豹將瀕臨滅絕。為此許多俄羅斯專家呼籲政府嚴格禁止商業性捕殺貝加爾湖海豹。如今貝加爾海豹已被列為受保護動物,他們的生存安全開始得到越來越有力的保障。

貝加爾湖還有兩外兩個名字:“兇險之湖”、“死亡之湖”。貝加爾湖的歷史就是一部沉船史。   此次科學考察分成貝湖湖面和貝湖沿岸兩部分。受諸多因素影響,貝加爾湖湖上科考無疑是一次非常艱苦、驚險的歷程。   8月16日上午,科考隊員抵達利斯特維揚卡碼頭,登上兩艘科考船開始了貝加爾湖湖面探險考察。下午1時,突然下起大雨,湖面上又刮起大風,船搖晃得非常厲害,許多隊員開始嘔吐起來。條件對科考取樣工作十分不利。




但大家堅持工作。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物研究所專家陳毅峰、中國科學院南京湖泊研究所教授胡維平等考察隊員協同作戰,把直徑1米、長約16米、俗稱“地龍”的帆布浮游生物網慢慢放到湖水中400米深處,再一點點往上拉。經過2個多小時反反復複,在拉上來的各種懸浮生物中,大家終於發現有一條長約8釐米,周身半透明的小魚。經過兩國科學家分析鑒定認為,這種小魚是貝加爾湖特有的胎生魚,也叫杜父魚。這條小魚已經超過兩歲。   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魚類專家張春光介紹,胎生魚的特殊之處在於母魚在繁殖期排出體外的不是魚卵,而是可以自由活動捕食的幼魚。在全世界的魚類品種中,這類魚很少見。在貝加爾湖已知的62種魚類中,胎生魚是主要的特有品種。   陳毅峰告訴我們,杜父魚是一個大家族,種類很多,中國有相似種類,但胎生類只有貝加爾湖裏有。貝加爾湖有杜父魚的一個科,這個科裏就兩種魚,都是貝湖特有,只在大小和胸鰭的長短上有區別。除了胎生外,它們還有一個特點:不同成長期在不同深度生活,幼年期生活在淺水中,越大越往深水裏走,最深可達1600米。今天能在400米以上的水層中抓到,實屬幸運。
返回列表